文章来源:青创奖 发布时间:2023-11-22 21:01:46
我讲一下向上图的问题,美国超过英国的GDP在1890年之后,美国取代了英国或者取代欧洲而成为科创中心,2020年重新提了无尽前沿法案,加大大学的投入;加大对于国家实验室的投入,大量培养技术人才,把多小散乱的实验室集中,所以美国就有了所谓的大科学工程,把这两个词联用了“大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完全不一样,科学是知识,技术是量化指标,工程是拿来服务的。我们讨论的产业卡脖子是科技上的卡脑子,现在的评价体制很有问题。过去高效或者科研院所的评价体系号称叫四维,现在破四维,唯职称、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这些奖项用得上吗?用不上。如何建立一套更重要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和人才流向的一个根本目的。最近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最近强调就叫揭榜制,英雄不问出身,这个事国家给了很多钱,支付宝,谁先做好谁拿到,而不是搞定投委会就行,这是一个大问题,把所有的精力不用到抢镜子,而是把指标用于我要做到。大湾区,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在当地建立一些大科学基础设施,你要相信如果一个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号称全进口,买世界最先进的,这个实验室一定是一流,我自己测序序,最新款不卖,你做采购拿不到真真挑战物质世界的东西,这本身来讲是有问题的,所以真正应该去奖励在国际上,比如说在美国,美国领先了什么,为什么会领先你,国际市场上为什么会高如果它有自己的硬件研发能力,依靠这个大科学工程集聚一批人才国家在贵州建立了天眼,500米有没有意义?刚刚马里亚纳海沟10909上到海洋的最深处,那艘船是中国人自己造的,我们自己在造科学测序一,如果把大的科学装置工程在大湾区建立起来,因为有这样的工程社区,势必会吸引一匹当年的投资。大量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跑去美国,既有环境不自由的问题,也有一个能不能自己去延展科学生涯的问题,对于科学家而言,最重视的事情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挑战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只有否定了前人,科学才能向前进步,这是科学的本质。这不是技术,我现在所说的是Science,杨振宁在讨论中国要不要建大脑,80年代我认为杨振宁是对的,今天李正道是对的,在西部修一条道修一条路,打一条隧道多少钱,如果把这些钱投入科学技术上可能会带来什么样全新的面貌,这是作为湾区和财政,本级财政有能力多建大中心,如果有这样梧桐数,再有一套体制引得凤凰来,我相信它有幸在下一轮的科学革命当中与硅谷和全世界的科学中心掰手腕。